期刊简介

  本刊是组织工程学和整形重建外科学的专业学术期刊,着重报道组织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组织构建和生物材料研发,以及整形重建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新技术和新动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036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4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5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4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0364
  • 国内刊号:31-194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
  • 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介绍

  本刊是组织工程学和整形重建外科学的专业学术期刊,着重报道组织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组织构建和生物材料研发,以及整形重建外科领域的重大进展、新技术和新动态。


本刊栏目设置
论著、经验、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投稿须知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文稿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2.《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关键词摘要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3.《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图表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5.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6.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来稿决定刊用其权归本刊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


期刊引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发文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往期文章
  • PLGA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PLGA](LA:GA=75:25)与大鼠嗅鞘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分离提纯的大鼠嗅鞘细胞接种于PLGA膜上,对照组以相同的细胞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圆玻片上.使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并采用MTT法及荧光染色后电子图像统计分析检测支架对细胞的毒性.结果嗅鞘细胞接种于PLGA膜上......

    作者:崔颖;崔志明;徐冠华;王玲玲;孙郁雨;储惊蛰 刊期: 2011- 02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治疗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38例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腓肠神经与足背外侧皮神经相吻合重建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创口以及皮瓣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经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臃肿,外形满意,皮瓣两......

    作者:夏尔键;夏涵;赵少平 刊期: 2012- 06

  • 组合皮瓣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多组织瓣可以依据血供来源分为复合皮瓣、联体皮瓣和组合皮瓣。组合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头面部及四肢部位的组织缺损修复,对包含软组织缺损的巨大复合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应用组合皮瓣减少了手术对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伤,避免死腔形成。本文就组合皮瓣的定义及分类、近5年内国内外组合皮瓣的应用,以及各类组合皮瓣的临床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作者:闵沛如;ZHANG Yixin 刊期: 2011- 03

  • 乳房缩小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日趋西方化,肥胖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在我国巨乳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1,2].正常女性乳房的重量为250g~350g,呈半球形,超过此范围称为乳房肥大.肥大的乳房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疾苦.......

    作者:亓发芝;顾建英 刊期: 2006- 02

  • 采用腋皱襞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157例报告

    目的对采用腋皱襞小切口微创组织瓣剥离法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评估,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用腋部小切口微创法治疗157例腋臭患者.用解剖剪刀在真皮下层与皮下组织交界处锐性分离,切开包含有毛囊和大汗腺的腋浅筋膜层(皮下脂肪浅层)直至腋深筋膜深层.将腋浅筋膜层组织瓣从腋深筋膜浅面剥离掀起并完全切除.随访6个月~1年.结果157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腋部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无影响.......

    作者:王涛;杨君毅;陆毅;马进;傅敏刚;范志宏 刊期: 2007- 03

  • 应用H3K4B经皮肤进行siRNA传递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率、低毒性的经皮肤siRNA传递方式。方法在含血清条件下,利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3K4B或10KDa聚乙烯亚胺(PEI,阳性对照)将含有荧光标记的siRNA转染到原代成纤维细胞内,并在转染24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下H3K4B和PEI转染siRNA的效率,确定两者的适转染浓度。采用CCK-8法检测并比较H3K4B和10KDaPEI在适转染浓度下的细胞毒性。使用皮内注射将siRN......

    作者:锁琳琅;刘文辉;黄晓璐;李青峰 刊期: 2016- 04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肢体血管新生

    目的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hMSC)体内促血管新生效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右侧股动脉,建立局部肢体缺血模型.将hMSC、hMSC/Ad-HGF或PBS,通过肌肉注射接种于缺血区,21d后以对侧肢体为正常对照,进行激光多普勒灌注成......

    作者:刘滋康;具星爱;靳继德;秦宜德;郭子宽 刊期: 2010- 02

  • MicroCT原理及应用

    1967年,GodfreyN.Hounsfiel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设备,能够从多个角度拍摄X片,采集被摄物体的三维信息,在不破坏物体的情况下观察其内部结构.CT的基本原理是X线从各个方向通过一个物体,并且利用计算机程序对所有这些衰减的X线作分析测量,从而得到这个物体内部的信息(图1).从1970年代起,国外的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开始使用......

    作者:刘广鹏 刊期: 2006- 04

  • 携带淋巴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治疗肢体阻塞性淋巴水肿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携带淋巴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治疗肢体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依据和皮瓣设计思路.方法在16侧新鲜尸体上下肢上行普鲁士蓝-氯仿间接注射染色,解剖、观察浅集合淋巴管在前臂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供区的分布、走行.结果前臂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的供区内可供移植、吻合的浅集合淋巴管分布较稳定,能够保证设计尺寸为5.0cm×15.0cm的皮瓣内包含2条或2条以上的浅集合淋巴管.结论切取携带可供吻合的淋巴管的前臂皮瓣......

    作者:殷初阳;李圣利 刊期: 2008- 03

  • 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临床研究进展

    自体脂肪移植是整形外科用于美容与重建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始终面临着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为此,针对脂肪的供区选择、获取和处理方法,以及移植技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就脂肪移植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沈映勋;张策(综述);曹德君(审校) 刊期: 2016- 03